《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总结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范围是整体经济的运行情况,涉及到失业、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等。宏观经济学中介绍了很多基础概念,我认为其中最重要的一些知识点是:储蓄、投资、货币制度和通货膨胀,本文也将主要围绕这些概念来进行总结。
1. GDP与储蓄、投资
国内生产总值(GDP)衡量一个国家在某一既定时期生产的所有最终物品与服务的市场价值。GDP(用Y表示)可以分为四个部分:消费(C, consumption),投资(I, investment),政府购买(G, government purchase),净出口(NX, net export)。 \[ Y = C + I + G + NX \]
其中,对于净出口有一个重要的事实:净出口总是必然等于资本净流出(net capital outflow,NCO,本国居民购买的外国资产减外国人购买的本国资产)。当一个本国人将物品出口到外国时,他就获得了相应数量的外国货币,当他使用外国货币购买外国资产时资本净流出就增加了,即使他到银行将这些外币兑成本国货币,银行同样会使用这些外币购买外国资产或者是兑给需要购买外国资产的人,因此净出口的增加与资本净流出的增加相当;当本国进口外国物品时,国外卖者同样也会用得到的货币购买本国的资产,净出口的减少与资本净流出的减少也相当。
我们将GDP恒等式进行移项后可以得到:
\[ Y - C - G = I + NX \] 等式左边是在用于消费和政府购买后剩下的一个经济中的总收入,这个量就是国民储蓄,这个等式说明,国民储蓄等于投资和资本净流出。当国民将收入储蓄起来时,这些储蓄既可以用于为国内资本积累筹资,也可以用于为国外资本的购买筹资。
2. 储蓄、投资和金融体系
金融体系负责匹配一个人的储蓄和另一个人的投资,当一国的储蓄增多时,就有更多资源用于资本投资,而资本是用于生产各种物品与服务的,因此投资增加能够提高该国的生产率。
在金融市场中储蓄者可以直接给借款者提供资金,金融市场包括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购买债券即向公司借款,到达期限后收获本金和利息,长期限和信用风险高的债券拥有更高的利息;购买股票就拥有了获得公司分红的权利,相比于债券拥有更高的收益,但如果公司陷入财务困境,需要先支付债券所有者应得的部分,因此股票也有更高的风险。
在在金融中介机构中储蓄者间接地向借款者提供资金。银行是最常见的金融中介机构,银行通过存款和贷款之间的利息差来获得利润。
为了分析储蓄与投资的关系,我们要分析可贷资金市场的供给与需求,前一节说过,国民储蓄等于投资和资本净流出,因此储蓄是可贷资金供给的来源,而投资和资本净流出是可贷资金需求的来源,利率则相当于是贷款的价格。和微观市场相似,当利率升高,储蓄的吸引力增大而借款的代价上升,就会使可贷资金供给上升、借款的投资减少,同时,由于利率上升,人们更倾向于持有本国资产而非外国资产,导致资本净流出减少,投资和资本净流出的减少一起导致了可贷资金需求的减少。
利率控制了供给与需求的平衡。
3. 可贷资金市场与外汇市场
外汇市场是关于本国货币的供需市场,当本国人需要购买外国资产时,他需要将本国货币兑成外币,因此他在外汇市场上供给了本国货币,同时增加了资本净流出,外汇市场的供给来自资本净流出;当外国人需要购买本国资产时也需要将外币兑成本国货币,他在外汇市场上需要本国货币,这增加了本国的净出口,外汇市场的需求来自净出口。
而决定外汇市场供需平衡的因素是汇率。当本国汇率上升时,外国买者一单位外币所能兑到的本国货币变少了,相当于本国商品变贵了,这就会使本国出口减少,同时由于一单位本国货币能兑的外币增加,本国的进口增加,因此汇率上升减少了净出口,本国货币的需求下降。但汇率并不影响资本净流出,正如前一节所述,资本净流出取决于利率,即使凭借着高汇率买到了更多的外国资产,买者最终还是要将赚到的外汇转换成本国货币,又会因为高汇率导致兑得的货币减少。
我们可以看到,在可贷资金市场中,资本净流出是可贷资金需求的来源,在外汇市场中,资本净流出是供给的来源。因此,当可贷资金市场的变动导致资本净流出变动时,也一定会影响到外汇市场。比如当可贷资金供给减少时,利率就会上升,同时导致资本净流出减少,资本净流出的减少就会导致外汇市场上的汇率升高。
4. 银行与货币制度
银行对于货币供给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假设储户将100元存入银行,银行留下10元货币作为准备金以应对储户取款,然后将90元货币作为贷款发放出去,这样一来,储户手上拥有100元存款,贷款人手上有了90元通货,货币供给从原来的100元变成了现在的190元,看起来银行像是凭空创造了货币,但银行并没有创造出财富,只是让经济变得更加具有流动性。
而且这种情况不会就这样停止,当贷款人使用贷款购买物品或服务时,货币就转移到另一个人身上,这个人也可能将这笔钱存入银行,银行可以利用这部分货币继续发放贷款,再次创造货币来使这个过程延续下去。如果假设每个银行的准备金率(准备金占存款总数的比率)都等于0.1,那么我们只需要将等比数列\(\{100*0.9, 100*0.9^2,100*0.9^3,...\}\)求和即可得出银行用这100元创造出的货币供给量。
为了监管银行体系和调节经济中的货币量,各国都设置了中央银行机构。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来控制货币量,当需要增加货币供给时,中央银行便在金融市场上从公众手中买入政府债券,这些货币有些被公众直接持有,有些会被公众存入银行,作为通货被持有的每一单位货币都增加了一单位货币供给,被存入银行的一单位货币则因银行的作用增加了大于一单位的货币供给。如果需要减少货币供给,中央银行则抛出政府债券。
除了公开市场操作,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向其他银行贷款来增加经济中的准备金数量,通过这种贷款银行拥有了更多的准备金,增加的这些准备金可以让银行通过借贷手段来创造更多的货币,中央银行充当了银行的银行的角色。
5. 货币增长与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是经济中物价水平不断上升的情况,古典通货膨胀理论认为通货膨胀的发生是由货币价值下降引起的,货币价值越低,物价水平越高。而货币的价值同样也是由供给和需求决定的。
对于货币供给,我们假设这是一个可以由中央银行完全掌控的政策变量,而对于货币需求,货币需求反映了人们想以流动性形式持有的财富量,因为货币是购买物品与服务的交换媒介,所以当物价水平越高,交易时需要使用的货币量越多,则人们选择持有的货币越多,因此物价水平的上升增加了货币需求。在长期中,物价总水平会调整到使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给的水平。
当中央银行选择向经济中注入货币时,会让供给曲线向右移动,导致货币价值下降、物价水平上升。当货币注入到经济中时,经济中生产物品与服务的能力没有改变,古典理论将这些不按货币单位衡量的变量称为真实变量,而价格、收入等变量则被称为名义变量,认为货币作为名义变量其变动不影响真实变量的理论称为货币中性。货币量增多不会引起物品与服务的增多,则每单位物品与服务对应的货币量自然就上升了,从而物价水平就上升了。
6. 总需求供给模型与通货膨胀
总需求曲线衡量在任何一种既定的物价水平下经济中所有物品与服务的需求量,总供给曲线则衡量物品与服务的供给量,而物价水平控制二者的平衡。总需求供给曲线像是微观经济学中供给需求曲线的放大版,但前者的变动涉及各种宏观经济变量,后者则涉及到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两者是完全不同的。
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有三点主要原因:
- 财富效应:物价水平下降提高了货币价值,鼓励消费者更多地支出。
- 利率效应:消费者购买物品需要的货币减少,人们会储蓄多余货币或购买债券(可贷资金供给变多)而导致利率下降,低利率促使生产者更多投资购买设备。
- 汇率效应:国内利率下降导致资本净流出增多,汇率下降,外国物品相对于本国物品就变贵了,这增加了本国的净出口。
对于总供给曲线,其实有短期和长期之分,长期总供给曲线应该是垂直的即不受物价水平影响,因为一国的生产率等真实变量不受物价水平(名义变量)的影响。而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有以下三种理论解释:
- 黏性工资理论:由于劳动合同规定了工资量,因此工资不能马上随物价水平调整,当物价水平下降时,无法降低工资的公司只能降低产量来减少成本。
- 黏性价格理论:当物价发生变化时,有些企业并不能马上改变商品价格,更改价格可能要付出调整广告、印刷和分发新目录等成本,由于滞后的高价格会降低销量,企业就有减产的激励。
- 错觉理论:生产者没有意识到所有市场的价格都在变动,单以为自己所处的市场价格下降了,因此发生了减产。
在前一节中我们说货币注入导致货币贬值从而使物价升高,如果用这节的总供给需求模型来描述,则是货币注入降低了利率鼓励了更多投资,使总需求增加,从而让均衡物价水平升高。
由于利率效应的存在,中央银行可以通过货币政策来调节总需求从而刺激经济或者抑制过热的经济。
7. 通货膨胀与失业的短期权衡取舍
经济学家菲利普斯在研究英国经济时发现了失业率与通货膨胀之间的负相关关系,即低失业年份有高通货膨胀而高失业年份伴随着低通货膨胀。
从总供给需求模型的角度来看,短期时间内总需求的增加会导致物价上升、产量增多,产量的增多则意味着更多的就业,因此低失业率是合乎情理的。
除了从宏观角度解释,这种负相关性的出现还与人们对通货膨胀的预期有关,其关系可以概括成下式: \[ 失业率 = 自然失业率-\alpha(实际通货膨胀率 - 预期通货膨胀率) \] 其中自然失业率是一个真实变量,是一个经济中不可避免的失业水平。\(\alpha\)衡量人们对未预测到的通货膨胀的反应程度。当实际的通货膨胀率高于人们预期的通货膨胀率时,工资水平是根据低通货膨胀水平制定的,在高通货膨胀水平下是偏低的,而价格的上升却高于预期,企业就有增产的激励。
但是人们的预期是会调整的,当人们的预期跟上实际后工资会调整回正常水平,而且我们知道,长期供给曲线是垂直不受物价水平影响的,长期的产量也会回归到由生产率决定的产量下。因此,通过货币注入导致通货膨胀来降低失业的方法只在短期中有效,长期中的菲利普斯曲线也是垂直的,失业率会最终回归到自然失业率。